臺灣修建最多燈塔與繪製最多燈塔圖的人-高樹奇先生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文  /  葉倫會

 

 

 

高樹奇先生生於一九二七年,現年七十四歲,一九四九年進入海關擔任調配燈塔工程器材的倉庫管理員,學机械的他,因為精於繪圖,所以常協助長官從事新增燈塔、燈杆、雷達標杆,以及燈塔塔頂的維修與換裝新式燈器的繒圖工作。之後,逐級晉升為國內修建燈塔的主管,成為國內繒製燈塔圖說最多的人。經他繒製的燈塔或燈室設計圖計有﹕富貴角燈塔工程重建,鵝鑾鼻、基隆、奇萊鼻、花蓮港、七美嶼、目斗嶼、自沙岬、三仙台、安平、高美、野柳、海墘岩、淡水、國聖港、塭港堆、台中港、基隆島、蘭嶼等。此外,因為興建、整修燈塔,更走遍台灣離島每座燈塔和燈杆。

高樹奇興建燈塔,考量的是地形、地基及該地是否能發揮導航功能、並注意燈光照射出去的弧度和落點,至於一般建築的風水說,根本不予考量。而為了燈塔能夠保持百年不壞,必須挑選上等建材、注意施工品質,還要平時清潔燈塔的塔身結構,按時為發光器上油,以保持燈塔的乾淨與正常運作。

然而每座燈塔都位於山岬、海角附近的高崗,修建時,包含水在內的建材,全部由工人一步一腳印的挑上山,汗水隨著身体流在腳印下。遇到趕工之際,即使面對七、八級東北季風或強烈寒流來襲,都得將水泥灌漿的工作完成,這種經驗絕對可使人永難忘懷的記憶一輩子。

高樹奇經常率領一批素質好,能力強的海關燈塔工作人員往來全省各地,或離島、沙洲的燈塔,從事相同的整体修建工作,待工作完成,隨即前往新的工作地點為另一座燈塔的發光奉獻心力,僅春節數日回家與家人團聚。高樹奇曾在不長一草一木,連水都靠外地補給的目斗嶼住過七十一天,由於對工作的熱愛與執著,當新的燈座安裝按時發光時,他總是陪著施工人員一起歡呼、感動與欣慰。

Free Web Hosting